近日,由中物聯主辦的“2024第五屆中國供應鏈管理年會”在福建省廈門市召開,年會主題為“新質賦能·鏈贏未來”,來自政府、學界、協會、企業、媒體的近2000余位嘉賓參加了本次會議,共同就當前供應鏈領域的新形勢、新思路、新方法進行深入思考與激烈討論。
G7易流創始人兼CEO翟學魂受邀參會,并進行以《物流下半場以及新一代平臺》為主題的演講。基于G7易流累計沉淀十余年的數據,并通過觀察近6年公路貨運流量變化,老翟在會上給出了一些結論和啟發。(文末附演講ppt歡迎掃碼下載)
2024年全國公路貨運指數同比2021年下降14.2%,同比2023年下降2.6%;其中,大宗同比下降17%,消費品則同比提高13% 。從運價的角度看,中間品即生產物流的運價還在以10%以上的規模下降。好消息是,天然氣重卡的銷量在過去的兩年一直是在快速上升的,平臺上新能源卡車的車輛數也在一路上揚。
向左滑動查看數據
從這些數據里老翟認為,過去十年物流規模持續上升的背后是中國電商的發展和消費升級推動的,以阿里、菜鳥、京東、順豐等為主導的公司,為了滿足消費者需求,不斷地縮短貨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
從數字化的角度,我們發現當曲線上升的時候,比拼的是「誰成長得最快」,誰創造了更好的消費體驗;當曲線下降的時候,比拼的是「誰是活到最后的人」,也就是說誰有真正的供應鏈優勢,誰創造了更好的成本優勢。
物流上半場的主旋律是ToC的電商物流,產生了大約1萬億的運費。在過去十年里,每一票物流費從20多塊錢降到今天的2塊錢,雖然每一票的運價在下降,但是實際上每年的貨運量是直線上升的。這是整體物流效率十倍提升帶來的效益。(文末附演講ppt歡迎掃碼下載)
那么在物流下半場,實際上至少要有三倍體量的物質才能創造中間品,加起來大概3萬億的ToB大宗生產物流。那下半場我們應該關注什么東西呢?如果未來十年,大宗 ToB 的供應鏈和物流效率也有了十倍的提升,那么是誰?如何創造出來?
在過去這幾年,G7易流和很多央國企在印尼建碼頭、在招投標降價、在卷下游供應商、在建系統等......通過數字化技術變革供應鏈解決產能過剩問題。在物流行業下半場我們覺得要把注意力轉到供應鏈效率,怎么通過「數據平臺、運力網絡、新能源低碳手段」這三張牌獲取供應鏈優勢。
「數據平臺」
打通數據鏈 是一切美好改變的開始
其實快遞、快運的數據鏈大概在10年前就建成了,但是過了十年效率才開始不斷地發生變化,這個數據鏈需要相當長時間的積累。今天我們看到大宗產品ToB的數據鏈基本還處于一個相當原始的狀態。舉個例子,我們在某生鮮平臺買一根蔥,平臺會告訴我您的蔥正在被分揀、包裝、快遞員已經取貨配送、離你還有多少米等等。
但一車價值高達幾十上百萬的煤炭、鋼鐵,跟10塊錢的蔥相比,數據的密集程度有大概10年的距離。以央國企出海非洲為例,非洲沒有建立數據鏈,就導致30萬美元的貨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被誰偷了?因此將車、倉、場站所有的數據鏈打通,才是創造新物流時代的首要條件。(文末附演講ppt歡迎掃碼下載)
歐冶是率先走在前列的標桿企業,他們在過去三年里把每一票鋼鐵的貨,每一分鐘的狀態,從「訂單-調度-在途-簽收-結算」,所有的過程在一個平臺呈現。
「運力網絡」
以數據智能重構運力網絡
降低自身成本同時改善下游生存環境
在過去十年要提升運輸效率,第一件事就是買 100 臺車,但今天市場上有大量的車,大部分大宗企業付了 100 塊錢運費,50塊錢是付錢讓司機在門口等,將近一半的浪費。如何把所有的車隊、承運商、司機重新組織在一起,讓效率變得更高,是降低成本最重要的手段。
去年G7易流和象嶼共同搭建運力網絡,來幫助農戶更快賣糧并提升自身收糧量。過去每年收糧季要用到大規模的車輛,但是以前沒有辦法直接把農戶、車輛串聯在一起,效率特別慢。現在每個糧戶拉糧食、每一個司機找車、象嶼糧食場站預約全部在一個平臺上就能實現。(文末附演講ppt歡迎掃碼下載)
「新能源低碳手段」
用你的場景定義你的裝備
低碳的同時效率上個大臺階
改變運輸網絡的結構,本質上其實是改變生產力。尤其是央國企踐行社會責任、ESG等,更需要用新技術去重新設計裝備體系。因此,對央國企來說,用自身的場景去定義裝備,而不是去市場上去買一臺裝備,是幾萬億的物流成本和物流效率影響最大的事情。
以G7易流一個真實客戶實踐為例。由于電卡資產屬于貨主或物流公司,司機變為駕駛員,通過精細化運營,電卡每天平均的趟次,從1天1趟提升到每天3.2趟,每趟平均時間從9.4小時降到4小時左右,能耗降低20%。
在這條路上所有司機產生的過程風險都變成了大數據,G7易流通過數據驅動語言模型,將其變成了司機的智能助手。
掃碼下載《物流下半場以及新一代平臺》PPT
感謝您對G7易流的關注,我們會盡快與您聯系。
感謝您對G7的關注,我們會盡快與您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