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幾內亞出發,這艘滿載鋁土礦的貨船經歷了漫長的海運后,終于抵達北部灣,經由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進入云桂腹地百色的靖西廠房。在這里,這些鋁土礦將被加工成氧化鋁,再輸送至云南、新疆等地。
百色是南國鋁都,接壤云貴,毗鄰越南。一片山水氤氳間,鐵路與公路就是最常見的運輸方式。來自各個工業園區的產品,經由貨車裝載,統一運輸至周邊南昆鐵路站點;各類進口原材料經港口通過鐵路運輸至鐵路貨場卸貨,再通過貨車運往各個企業生產加工。隨著國內鋁產業通過產業轉移和產能置換,在百色和南昆鐵路沿線形成了鋁產業集群,公鐵聯運成為鋁產業上下游最主要的運輸方式。
實際運輸中,不僅鋁土礦,煤炭、石料等大宗貨物的運輸也是如此。
通程物流扎根于百色,布局鋁產業、長協煤焦和建材等產業鏈,不僅對傳統的公鐵聯運有深刻認知,也看到了更遠的未來。百色發展要效益,也要綠水青山,新能源的公鐵聯運就是物流企業提質增效保環境的不二之選。
而新能源多式聯運要落地,港口、貨場、公路、鐵路、車輛等相關場景的作業協同是基礎。只有全鏈條數據打通,才能根據業務場景定義新能源解決方案,以此跑出效率和效益,新能源的多式聯運才有實踐的意義。
2023年,基于天桂鋁業的貨運業務,通程與G7易流合作揭開了新能源多式聯運的序幕。(了解具體方案 掃描文末二維碼)
新能源公鐵聯運第一步,全鏈數據一體化
天桂鋁業公鐵聯運涉及港口端、碼頭堆場、鐵路端、鐵路貨場、公路端和工廠倉庫,覆蓋鋁產品從港口至工廠加工的全流程,線路統一,數據維度多。多方合作下,彼此系統不互通,銜接過程不順暢,諸如港口發運量、鐵路在途量、貨車預計抵達時間等與業務強相關的數據信息都是管理盲區,容易出現斷貨、延滯、貨損等現象,額外增加費用成本。
因此,通程與G7易流實現新能源公鐵聯運的第一步,就是通過數字化手段打通公鐵聯運端到端全鏈條數據,打造實時數據大屏,低成本、快速實現端到端數據可視,幫助貨主天桂鋁業實現全鏈數據一體化。
具體來看,G7易流與通程通過貨主臺賬、裝卸作業單、送貨單等業務源,實時獲取站存量、發送量、在途量、到達量、廠存量、運力匹配度等業務數據。在港口端,通過中國鐵路95306數據導入,形成“一票制”聯運運單;在貨場端,明確貨物量和抵達時間,將正面吊工單化;在公路端,提前規劃運輸計劃,拉貨趟次、充換電時間等調度發運有條不紊。
在此基礎上,最終通過貨主端交付供應鏈實時數據大屏、鐵路貨運區域公鐵聯運業務實時數據大屏,呈現天桂鋁業的整體物流運營狀態,形成端到端可視可控全鏈條的全局數據視野,全面提升各個服務節點運作效率,實時留存全方位供應鏈數據,逐步實現交付供應鏈數字化、線上線下實時統一的閉環管控,并為鐵路貨運營銷決策提供數據支持,實現一站式物流管理。(了解具體方案 掃描文末二維碼)
如果要實現新能源公鐵聯運的長期發展,那么端到端可視只是第一步。需要進一步思考的是,如何能讓新能源跑出效益,長期發展。
新能源重卡要盈利,智能運營最關鍵
“雙碳”背景下,產業鏈綠色發展成為時代所趨。受政策和“最后一公里”的巨大市場需求驅使,新能源重卡已經來到了爆發前夜。
從北部灣到百色,從鋁土礦到氧化鋁,這片地域存在吞吐能力強大的港口和鐵路貨場,具備穩定充足的貨源;同時,港公鐵多式聯運運載距離400公里左右,公路短駁不到50公里,其短距、高頻、重載的特性,更契合新能源重卡的電池續航能力和油電價差優勢。
可以說,通程與天桂鋁業的公鐵聯運業務場景是應用新能源重卡的最佳土壤。
然而,橫亙在新能源重卡前的,是大成本購置新能源車輛背后的收益不確定性。與可以被靈活調配的傳統燃油車相比,新能源重卡續航里程短、購置成本高、運營場景受限大、更考驗企業的數字化能力,卻更難跑出經濟性。
基于多家行業標桿客戶的創新實踐,G7易流洞察到兩個核心觀點:
新能源轉型不存在標準答案,需要用場景定義車輛、補能和運營,根據長短途、山路和城市道路的不同運輸場景,充電、換電的不同補能形式,選擇不同的定制化方案。
通過組織化運營,讓單車智能轉變為車隊智能,才能提升運營效率。
在此基礎上,G7易流認為,讓新能源重卡跑出經濟性,已經不是一個需要摸著石頭過河的問題。
通程的新能源重卡要實現效益,除了要跑出油電差,更要向全鏈條要效率、要效益,實現精細化調度、組織化運營。G7易流為通程搭建新能源控制塔,實現數據連接、效率分析、任務調度、控制到車四步走。
具體來看,連接充電站、換電站、物流公司等各個環節的數據,與新能源車輛、司機、場站、充換電基礎設施等進行實時交互??刂扑跀祿治?,發現效率瓶頸,通過減少排隊時間、優化充電策略、調整司機排班等方式優化調度策略,最終控制到車,使得單車智能轉變為車隊智能,提升運營效率,最終給組織化車隊帶來真實可見的效益。
舉個例子,公鐵聯運場景下,由于貨場的實時貨量不固定,公路端需接取運送的貨量難以準確預估。為確保貨物完全配送,承運商往往大量派車,不僅導致貨場車多擁堵,還嚴重影響單車收益;同時,受汽運發貨端影響,單一貨品卸貨過程容易出現擠兌現象,造成卸貨擁堵的連鎖反應。使得公鐵聯運整體效率低下,難以保持高經濟性運轉。
而當新能源+數字化的雙重buff疊加,公鐵聯運的問題都迎刃而解。通過新能源控制塔的智能運營體系,借助計劃預測引擎、計劃生成器、補能需求引擎、控制塔、裝卸作業工單化等數字化工具,實現對時間段、貨量的精準預測,提前制定單車運輸計劃,精準用車數量,并分礦種派車。
在智能運營體系管理下,通程既能防止車輛冗余,保障單車收益,又能合理安排新能源車輛的補能時間和方式,減少裝卸貨的擁堵等待時間。通過對新能源車輛和司機的管控,在實現油電價差優勢的同時,也做到了單趟節能,讓每一分鐘的差距都能被看見。
在此基礎上,通程運營時效提升,在途運輸平均時長從原來的單趟6小時到現在的平均4小時;在運轉效率上,由原來的日均2.77趟到現在新能源日均4.2趟、油車3.48趟,真正實現新能源的高周轉率。(了解具體方案 掃描文末二維碼)
從點到網,南寧鐵路局的新能源化
可以說,G7易流與通程的合作從零開始打造了一條堪稱完美的零碳運輸專線,未來G7易流還將進一步與南寧鐵路局合作打造新能源數字化物流場站試點,孕育一片零碳物流的生態林,助力廣西的公鐵聯運相關單位進一步提升物流效率,推進低碳化發展。
新能源 + 數字化,用“小”公路撬動“大”鐵路。當新能源重卡這一新的生產工具到來,輔助和應用它的硬核技術已經融入產業鏈,并持續賦能公路運輸企業。在此過程中,通程與G7易流的合作共贏,不僅驗證了物流場景的綠色發展可行性道路,也展示了新能源重卡在市場中的盈利范本。未來,G7易流也將繼續攜手通程找到更具價值的應用場景,探尋更長期的產業鏈價值。
掃碼了解具體方案
感謝您對G7易流的關注,我們會盡快與您聯系。
感謝您對G7的關注,我們會盡快與您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