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司機開車時,嘴巴咬開餅干的瞬間,下意識撣開碎屑的手,習慣性低下的頭......當不同行為產生的“蝴蝶效應”發生在貨運安全領域,德邦又做出了哪些深入思考和管理動作?
自1996年問世以來,從最初的航空貨代到近年的大件快遞,德邦的業務歷經多次轉型,卻總能抓住每一次時代躍遷的契機。盡管貨運形式隨著業務調整而不斷變化,德邦對貨運安全的追求卻始終如一。
正如企業的成功不能一蹴而就,安全的管理也需要因時制宜。
2008年,當時國內的安全管理尚處于萌芽之中,大部分物流企業還缺乏安全管理意識和動作,德邦卻已經成為了第一批主動管安全的企業。基于GPS設備,德邦開始“抓定位”,通過車輛位置、超速等基礎信息,形成安全管理雛形。
進入到2013年,德邦引入與GPS聯動的拍照攝像頭,管控司機行為。基于此德邦的管理方式得到較大改變,不僅從以前的管車輛進化到管司機,也實現了從查定位到視頻可視的變化。
2018年,逐步成熟的AI視覺識別帶來了“智能”的新特性,此時的監控設備已經可以對司機的疲勞神態、抽煙打電話等分心動作進行自動判斷,向司機發出警報的響應時間也縮短到秒級,實現從事后管控向事前風險改善的升級,事故率進一步降低,德邦的安全管理效率實現了質的飛躍。
在近十五年的安全探索歷程中,德邦發現要想實現最高效的管理,除了需要傳統的安全設備設施引入以外,還需要加強「人」的管理,技術與運營缺一不可。可以說,正是因為對安全管理的重視,德邦才能從快遞快運的插班生,快速成為行業中安全管理的優等生。與此同時,德邦還致力于構建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被業界稱為“物流行業的「黃埔軍校」”,并為行業不斷輸出安全管理高素質人才。
毫無疑問,德邦抓住了安全管理的核心。圍繞司機、安全員和車隊長這個鐵三角,建立安全監控中心,用過程數據做考核,在一個安全管理平臺形成「風險識別-干預-考核-培訓改善」的閉環,也為后續的司機和安全員培養及發展打下了基礎。
德邦為何會希望搭建安全管理鐵三角?技術+運營的管理方式下,又能給德邦帶來哪些優勢?為什么快遞快運領域中,德邦的管理方式會顯得格外成熟?
技術+運營,安全管理最優解
歸根到底,是德邦對于行業的典型痛點、自身的業務方向,“認知”都非常清晰。
在從零擔轉型至以大件為主的快遞快運過程中,德邦逐漸沉淀出快遞快運行業的核心洞察:疲勞駕駛就是快遞快運的關鍵隱患。究其原因,快遞快運主要場景在于干線,多數群體在晚上甚至凌晨發車,這也正是人最疲勞的時候;同時,短則幾百公里,長達數千公里的運輸中,司機的休息時間和環境有限,路途中也容易疲憊困倦。一旦發生事故,損失難以估量。
與出現事故找司機的行業現狀不同,德邦認為,發生事故并不僅是司機的問題,更是管理的失職。而能直接的承擔“管理”職責的人,就是對司機排班、挖掘事故隱患的車隊長和安全員。
因此,要實現司機、安全員、車隊長的鏈條式管理,就需要基于技術+管理雙輪驅動,搭建安全管理鐵三角。并逐漸形成從單一風險事件,到隱患識別角度管理風險的管理能力,完全將事后管控調整至事前優化,達成管理最優解。
可見,當企業洞察與管理行為始終相輔相成,德邦沉淀出脫胎于行業、卻優于行業的管理方式也就理所應當。
一個平臺,安全管理全閉環
為進一步提升管理能效,實現一個平臺閉環管理,2021年,德邦聯合菜鳥、G7易流共同搭建車聯網平臺,將車輛與司機納入同一平臺管理,車隊長和安全員能基于一個平臺挖掘隱患、改善風險,結合數字大屏,為管理者提供統一高效的管理工具。
平臺以降低事故率為目標,基于多模態大數據視頻深度學習模式,結合百億公里數據積累,深度學習各類風險場景形成的自動駕駛級別的安全算法,可準確識別安全事件和在途風險,當設備抓取隱患,即能實現車聯網系統內的閉環整改。
基于一體化平臺,安全員和車隊長的管理也就有了共同的媒介去做到“人的管理”——安全員挖掘隱患,實現事前預防管理、車隊長將潛在風險改善、司機則優化駕駛行為更改不良習慣,保證「司機、車隊長、安全員」鐵三角高效運轉。
當司機行車出現風險行為,安全員會實時挖掘出諸如疲倦、玩手機等危險行為,車隊長下發實時提醒,司機立刻就能收到語音提示。此外,有隱患的駕駛行為將會進入整改池,根據隱患級別不同,將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例如在與司機面談的對象上,三級隱患是司機的直屬經理,二級隱患是車隊長,一級隱患則是車隊總監。此外還需要手寫承諾書,并上傳系統,保證所有的整改都留有痕跡,留有結果。
舉個例子,同樣是吃東西,吃面包和吃餅干的處理結果不同,吸香煙和電子煙的處理結果也不同。究其原因,就是不同的行為下,司機的動作會有差別,餅干掉渣,香煙有煙灰,都會引發司機習慣性的手部動作,而這些額外的動作都有可能產生風險,安全員就要將五花八門細枝末節的隱患都挖掘出來,車隊長也就需要再與司機優化行車動作和標準。
同時,為提升隱患識別的準確率,德邦不斷引入防疲勞安全設備,并針對「頻繁低頭」等特殊場景開發定制化算法,采用新識別算法和系統學習技術提升設備報警準確率,以打電話觸發報警為例,過濾掉喝水等手持異物的誤報,準確率不斷提升。
基于平臺的安全管理行為并非空中樓閣,它以企業的安全管理體系為基石。結合杜邦的安全管理理念,G7易流與德邦一起搭建出適用于德邦的安全管理體系。以人員為底盤、以文化為基礎,深入消防、園區、車輛等場景,基于企業、車隊、司機等全方位數據,實現數據代替經驗,算法輔助決策,不斷優化和改善風險,安全生產能力持續提升。
從快遞快運到城配,安全管理再進階
當快遞快運愈發規范化,德邦的目光,自然而然轉移到了新的“硬骨頭”上。
——城配。
作為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組成部分,城配一般涉及市內配送和城際間的配送,輻射半徑大多在200公里內。無論是訂單數量多,還是送貨點分散、時間要求嚴,對于企業供應鏈都極具挑戰。更重要的是,與筆直寬闊的高速公路相比,城市路況的潛在風險更大。城配多為單司機運輸,涵蓋大量擁堵路段、紅綠燈、限高桿、多車道變化且行人眾多等路況風險,進一步放大了城配的復雜性。
而要破解城配之困,對于安全則需要更精細的把控。為讓每一個司機在每一個路段都能安全無虞,德邦與G7易流在共同探索大數據挖掘風險地圖的能力。
基于400萬+貨車的真實軌跡,以及歷史發生的風險事件,G7易流挖掘出50萬+的高危路段并及時預警。將極彎、連續上下坡、復雜路口、高風險路段、實時擁堵限行等道路風險信息在一個風險看板上有效顯示。在過去管車管人管貨的層次上,更進一步增加道路因素,將人、車、路、貨等多維度風險都通過云端反饋到全量協同的感知決策模型上。在特定的人車路況下,感知決策模型將能判斷風險概率,并及時有效提醒司機預警。
無論是十余年前的國內零擔之王,還是現如今的大件快遞領頭羊和城配新軍,德邦始終在提升安全領域的核心競爭力。作為一家「IoT+SaaS」公司,G7易流歷經數年打磨出基于「鐵三角」的「數據智能+運營管理」安全解決方案,為貨運安全帶來美好改變。只有讓物流更安全,公路貨運的降本增效與體驗提升才有意義。
想要進一步了解產品,請掃描下方二維碼
感謝您對G7易流的關注,我們會盡快與您聯系。
感謝您對G7的關注,我們會盡快與您聯系!